一个平凡女人的人生足迹: June 2018

Sunday, 10 June 2018

[日有所思] 万物中的一粒尘

本人相当喜欢面子书的‘当年今日’,总可以看看过去的自己,外形、生活或思想,到底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检讨,还是一样故我。


昨日出现了三年自己的一个想法,如图下。




















“远在人类出现之前,据说突然的极端冷热气候变化造成巨大伤害性的天灾,许多生物就此消失。
我有一个疑问。
几万(十万?千万?)年前, 当时应该没有冷气,没有工厂,没有木材砍伐等...依然出现了现代科学家所忧虑的灾害。那有没有可能,这些灾难也许只是循环式地发生,不管有没有污染,有没有耗尽物源,有没有裸奔或裸拍?地球能撑几年这个问题也许根本不是人类间接性伤害,或直接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只是,刚好有一个疑问。“

当然这种怪异的思考问题不会有多大的回响,许多人都觉得不知所云吧。当然,写出来并不是想要让别人认同,只是有时是希望碰到知音,能和自己切磋一下这种疑问。然而,知音毕竟难寻。反正明年后年的某一天,面子书也会再次提醒自己,有没有知音也已经无所谓了。

昨日驾驶途中,再度思考这个疑问时衍生了一个想法。

人类,始终只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品种或者禅意一点地说尘埃。只是我们多了一个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的东西——慧根。

试想下,如果一朵玫瑰花有慧根,那会是多么烦恼的是,记得《小王子》里面的那朵玫瑰吗?它会觉得自己长得不够高不够艳丽、它会嫌弃主人给的肥料不够好、它会妒忌其他花朵得到关注、它会怕老怕凋谢怕消失......等等。幸运的是,花朵没有智慧也没有感觉,或者我们自作聪明觉得它们没有,虽然听闻过经过音乐熏陶的植物长得特别好。

人类比较聪明?是,发明了一大堆破坏让身体自然疗愈功能的机械和食品,而之后的金钱交易系统更把这些东西变成占有化,衍生了贪婪、谋权、无谓的战争等问题。这就是智慧带给人类的伤害。

当年悉達多先生就比任何人早看透此事。佛学说要断六根,动物们也拥有眼、耳、鼻、舌、身,但意始终比人类薄弱。一些‘意’比较的狗就会有苦,失去主人之苦、失去孩子或伴侣之苦。那是多么的不幸。或许,这就是万尘进化的演变之一,将来有‘意’的物种也许会越来越多,生灵涂炭这成语不再是人类独享。

我不信教,也尊重其他人的信仰。这是让个人面对之苦的释放的管道,为什么不呢?只是有多少个是教育我们了解执着最后也会烟消云散?记得曾经听过大宇宙小宇宙的,人类若已领会‘物极必反’,也应该预备自己这个小宇宙也会如大宇宙般,有生,既有灭,就算怎么紧抓在手,到最后一切已不再有感觉。

这里希望自己记得的是:曾经拥有、及时行乐、活在当下。紧抓着过去只会活在痛苦,一点意义也没有。苦苦追求自己能力难为?何必,当下的衣食住行是自己的性格成全的,真的努力过,对待自己好一点不是坏事。至于以伤害别人的途径或让自己卷入债务漩涡的短暂欲望更需要避而远之。

愚蠢的金钱制度,让本来人人应该平等拥有的基本需求变得越来越不实际。上进?繁荣?成功?这都是人类创造的 ‘恶’ 鼓吹出来的堂皇借口,操纵一代又一代。所谓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发明最后还不是为了个人荣誉和金钱,最后更愚蠢地跳入这万丈深渊,永不超身。

贪念,永远是最愚蠢的万恶之首,贪恋、贪钱、贪权。唯有去掉这个‘贪’,人才能活得自在。



貪 (佛教)[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梵語:lobha,或rāga巴利語lobha,藏文: 'dod chags),佛教術語,意思為依戀、熱切的想要、渴望、貪婪,是一種心情狀態,熱衷與貪圖於世間三有的事物,希望獲得與保有,但終是受挫。它的根源是無明愚癡以及我見,被認為是三毒之一。它也是一種心所。其反義字為無貪

概論[編輯]

貪是指對於外境,產生,不願放棄的心態[1]。釋迦牟尼認為,離開貪欲,可以使心解脫,離開無明,可得慧解脫[2]
對於欲樂(Kāma)的貪,稱為欲貪(Kāma-rāga)。因為欲貪而產生貪欲(kāmacchanda),為五蓋之一。





Thursday, 7 June 2018

[日有所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与顾客的闲谈,偶尔会有不同的收获。

老外总是对本地供应商特别抱怨。也难怪,永远都错漏百出,不是送错货,就是不够货供应,还要是来自那些起码等两个礼拜至两个月运输过程的外国货。在对一些老外顾客抱怨后,得知原来这些老外们对本地商家、生意合作伙伴都有相同的看法。

有一位法国顾客发表了他的伟伦。

自始以来在有冬天的国家,夏季近秋之时人们必定早早安排储存干材、粮食等,准备应对即将来临的冬天,否则不是饿死就是冻死。然而我们马来西亚哪来冬天啊?四季如一的优良气候让我们没有几人忧天的特质。当然,不能一支杆打翻整条船,未雨绸缪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只是生活在东南亚几代的我们,慢慢地也被同化成天跌下来当被盖的性格。他说总是看到做生意的、销售的都不必工作,口头上不断说忙,可是却可以吃个两个小时的午餐。

某些华裔顾客包括我开始都不认同出名勤奋向上龙的传人的我们被列入以上悠哉空闲的归类,我可是经常工作超过十四小时的哩。然而,当我回望四周,近年来确实出现挺多的草莓、水蜜桃、香蕉族什么的。

我们祖先当初南下打天下的年代逝去已远,如今后辈衣食住行随手可得,再加信用卡、以电话付费的年代,年轻人还需要去思考什么储备金?工作尽力?似乎也违背为人的意义吧!如今及时行乐才是王道!

我们对迟来的货物、拖延的工程不是没有怨言,只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大家都得过且过,慢慢地也习惯了这种东南亚式悠哉的生活方式。往另一方面看,也许我们未必懂得未雨绸缪,但可能我们却更擅长于解决问题?至少目前生活上很多临时出现的问题都是我去解决,而非懂的收干材的他。

无论如何还是那一句,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