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女人的人生足迹: July 2014

Thursday, 31 July 2014

【舍下】之四:开业记

正式开业当天我们并没有大肆宣传,感谢一些有心的朋友及邻居送花到贺。特别感谢刚好来槟城游玩的同学,说是同学但还真的没同过班,谢谢婉雯小姐特地光临花费,真的,真心觉得感恩。很多更熟悉更要好的朋友虽然在身在咫尺,却不见出现。

开始我们并没有固定的菜单,当时只有几样比利时料理,其余还包括越南小食、烧麦、日式盖饭等。这些料理其实口碑不错,有些顾客特地回头是来吃烧麦的。后来觉得不想太杂,再经过不断研发、寻找食材及过滤后,我们决定以欧洲料理为客,比利时料理为主,才有了今天的菜单。我们每个星期更换菜单,除了为了让顾客有不同的选择,最大的原因是只有工作的我们两个。之前我们去欧游时也趁机学习一些料理,菲利普是那种友善及懂得与顾客沟通,再加上他对料理及啤酒饮料的知识,所以他负责迎客而厨房由我包办。

*被遗忘的越南小食

其实一路走来我们还蛮幸运的。

宣传

由于顾客旅游网业TripAdvisor上的支持,我们很快爬上十大。上次一位部落客提到,为什么槟城第一不是当地美食而是我们,我们没有华丽的舞台或山珍海味,个人觉得更多的是他的服务态度。他是在路上无论看到什么人都会哈罗、早安的人,所以大部分的评语都是因为我们的服务,当然也要不差的食物。我们不是那种精致又少量的高级餐厅,我们卖的都是家庭式料理,都是在比利时妈妈家里吃那种晚餐,所以带来亲切感给西方游客,法国芝士更是他们的最爱,尤其是游历亚洲一段时间的游客及在亚洲工作的外籍人士。再加上比利时啤酒,基于入口税所以价钱不菲,但是大部分游客还是负担得起的。当水可以载舟之际,当然衣可以将之淹没,曾经我们就有一些十分滑稽的评语。话说来自印度的小朋友,他就批评说我们这家欧式餐厅竟然没有切片辣椒让他母亲享用她的普罗旺斯法国蔬菜料理。其实槟城随便拿石头一扔就可以找到以辣为主的印度或本地餐厅,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却选择从来没有顾客要求过辣椒的我们。




说到宣传,我们并没有怎样去搞。亚洲人注重宣传,大部分餐馆都有让部落客免费试菜然后大肆宣染,所以我们也曾面对几道免费料理换取一篇文章的要求;也有一些初期常来喝一杯茶,不吃东西却告诉你他是部落客刚从那里那里免费试吃什么什么好料,就是等你开口邀请,偏偏西方佬就是不卖账。记得最近一部为【CHEF】的美国电影里面提及部落客的影响,可是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那么著名的部落客也是自己掏腰包突击该餐馆。这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部落客已经是大量被邀请前往新菜试食会了。记得多年以前部落客还没泛滥的日子,我都有留意一些文章而前往尝试,当时我认为是写稿人真心的分享,而如今可以看到的是不同部落客都分享同一个傍晚 的餐厅料理。当然,来我们小店分享过文章的好部落客还是大有人在。感谢他们的真心分享,虽然未必会再见到他们。

顾客

很感谢一路走来的顾客。由于TA的影响,如今我们的顾客70巴仙都是游客,国外的、吉隆坡的、新加坡的等。20巴仙本地顾客来自网路影响及10巴仙是路过的。曾经有对苏格兰情侣,从吉隆坡来槟城度假,却用了13个小时在我们店坐,吃了Tea Time再来晚餐,两天里他们至少喝了8瓶酒以上;有一位退休在槟城的顾客至今大概两个星期来一次点他的例牌白啤、沙丁、主菜及红酒;也有一位吉隆坡来的广告业老板每一回来槟城见客或与员工度假都会来我们店坐坐及来一顿晚餐;还有一位法国英俊小子骑他的DUCATI一个月几次来这里吃芝士晚餐等等;当然还有不可以忘记的Ernest及其女友这位著名壁画家。对这些支持者我们心中无不感激。
*壁画家Ernest.

当然,虽然本身来这里的朋友不多,但我还是要感激上面提及的婉雯一家人、还有也是吉隆坡来的BengBeng及Alexi一家、CY Lim, Bryan & girl friend, Francis & Brenda,Thanks to Terry, Arron & Colyn、Lena & Jerry, Carmen,  Simon Kwan、Bernard Goh & Friend、Thomas Yap & Wife,、李啃鸡,弟弟的朋友Alan 、恩风等人、老表Derek家人及朋友、即将光临的黄伟文先生等等。绝对不能忘记提及的当然是从澳洲飞回香港顺道特地停留槟城的Wodi,虽然我们并没有以年份计算的友谊,但却是感受到到那种什么叫支持。槟城有Fanny, Alvey, Min, Cherry & Samlye, Quak TY, Ruby Chan, Ca Maine, Anjoe, Siew Fong, Mandy, Sherlly, Lee Jou, Robin, Bee Ann, Wong等等。还有来到没位子坐的Ms Ooi, 实在抱歉。(如果你觉得被遗忘了,sorry,你知道就好。)






















至于那些明明仅在咫尺却没尝过我的手艺的朋友,我不能说你们不支持,只能自怜自己没有能力给到朋友信心吧?不熟地反而觉得可以支持,熟透的却认为没有必要冒险?或者我们的价钱不便宜?或者怕被老婆丈夫发现(匪夷所思)?或者我曾经说顾客给贴士而有了压力?又或者......算了,不来就不来,你又何必执着?反正很多东西即将冤消魂散,放下吧。以后知道哪里该去,哪里不该就好。




Monday, 28 July 2014

【舍下】之三:整容记

店是找到了。接下来,烦恼的是装修工程。

原本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想法,食肆之余又希望有点艺术气氛,早期的概念是有Live音乐、Gallery之类的,但因为此店面范围不大,人手不足,我们简化至暂时只做楼下。

槟城做装修的朋友介绍一位为人不错的装修师傅给我。由于之前有过装修的经验,画了图后跟师傅研究一下,一个礼拜后就开工了。槟城既然流行壁画,我就加入壁画元素下去。想画吃着东西的人(当时还没有某面店里吃面的林首长),我们就在大街上物色到吃面的Uncle;想画假家具时就想到Dali【记忆的永恒】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里的时钟;原本想画猫但最后采用了比利时布鲁日拍到的狗狗。楼梯下看起来很空洞,我就加画了电影[阿甘正传]里的名句。墙壁颜色采用自己近年来喜欢的绿松色(Turqoise)及白色;柜台用灰砖叠成,但是好像每个人都那样做,我就特地叠成参差不齐再加上师傅提议的旧时用的风砖。



 


















这些战前老屋的构造与今天的建筑不同。老人家说这种墙壁是因为吸入地下水气所以不会那么热,大部分的墙面都因水气而剥落。就算后来我们粉刷了新漆不久就会看见墙面起一粒粒的小气泡,他们说是因为墙壁呼吸,就是水气直接逼出来吧?房子后部加建一道墙分开厕所跟厨房。厨房部分我们根据规格铺地砖及5尺高墙砖,加了抽风机、白钢桌子、漱洗盆及架子等。之前的蹲厕及旧式冲凉房我们也换成座厕及装上新的洗手盆。


家私方面我们想要寻找了一些老旧家私,经过沓田仔街(Carnavon Street) 一间布满老旧桌子和木桩的货仓,刚好有一些搬运工人就拿了老板的电话。在这里我们即兴买了一些旧窗口、旧式缝纫机、椅子等等。别看这种残旧东西好像垃圾一样,一张父母时代的小学生长椅子就砍了我们500马币。缝纫机也不便宜,三架共900马币。桌子我们用了老式云石木桌再穿插一些新式的IKEA家具。我们也拆了缝纫机上部只留下铁脚改装成玻璃桌子,在十个月后我看见某店工人正在修饰缝纫机铁脚,相信也是做类似的东西吧。(老实说当时我也是参考外国餐厅提取的概念)




我们两个分工合作,他修饰旧家具,我画壁画。 说到壁画,当我在画着第一幅狗时,刚好有个画壁画的年轻人经过。他自荐帮我免费画其中一幅,当然我没有反对了,老人吃面就是他——John Cheng的作品。本来楼上免费给他做成工作室及开放让客人体验画壁画的感觉,我们只是象征式地收取小巴仙数为费用。开始我们确实有两个顾客,后来不知为什么他不来了,可能忙着赚大钱吧,也因为其女友在不是我们设立的面书上只打一颗星,相信是一些误会导致吧 



后话:今日频频有学生因压力而跳楼的消息。我想说的是,无论当年学校学习什么,除了会带来可能的前途,就是知识参考而已。不一定说读这一科就要做这一行。上一代几个富豪许多并没有因他们的科系而发达,更多的是甚至没有上过什么学校。 所以,小孩们真的不需要因为那么一点小事而放弃了自己并未真正开始的人生。

虽然我如今没有做当年读过的设计,但是它却在我这小小的创业上帮忙不少。从小涂鸦的兴趣让我可以在接近20年后重新提笔画几幅略作;设计经验让我可以不用付钱自制自己的标志、招牌或一些广告宣传;过去所有的半桶水经验陆陆续续凑成今天的小小成果。虽然我并没有成功,但是我也没有浪费我学过或经历过的一切,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借此我要感谢Peggy (冰冰)、装修师傅阿福及工人、John Cheng等,当然还有我的菲利普。






Saturday, 26 July 2014

【舍下】 之二: 寻店记

由于第一次开店,完全没有经验的我们知道的只是找地点。我们曾经去吉隆坡唐人街走走,当然租金是我们负担不起的,他也不喜欢吉隆坡的杂乱。再来就是去马六甲,原本感觉还不错,问题就出在我们星期一去,原来繁华的鸡场街五点过后就变成死城一样,餐馆也没几家。原来马六甲只有周末才会热闹,这......当然不被我们考虑了。

最后,就是我比较熟悉的槟城了。

在槟城我们参考网站联络了地产中介,在古迹区看了几家老店。本来印度街有一间十分完美的老店,已经装修粉刷,空间也大,还有天井,租金5000马币。业主是一个印度团体,开始答应租给我们,也不介意我们会不会卖牛肉或什么肉,也叫我们去政府部门问清楚该地区批不批准我们的概念等等。所有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其中一个会员反对。后来现在那么美丽的店面变成卖印度宗教用品,只用了前面部分,真的很浪费。

 


接着连续再看了几间店都不满意,不是租金太贵、地点不适合就是太残旧。槟城的店屋老大家都知道,真的是那种老得生满青苔,蹲厕布满陈年污垢,有些二楼地板还被白蚁蛀得就来倒塌。这些还不是问题,结构装修整理业主是不负责的,所以那些烂得必须花重金来修理的店我们都不要。大部分租金至少4000马币以上,还得自费所有装修,就在一个月不断寻寻觅觅之下,最后得到一位同行介绍一间便宜到没有的老店。



 














这是乔治市最旺的牛干冬街的其中一条分岔路。在这里有几条分叉路,其中爱情巷是最有名气的。我们这条猪肉巷(旧名)属于最静的一条,原因这里大部分都是民宅,当时只有一家拿来做餐厅、也有两家旧式杂货店、几间货仓等。因为惊人的租金,当时我们也认为可以试试,反正这里游客背包客多,可以碰一碰运气,当然最后不尽然的结果是后话。这一间店大概超过50年历史了,应该是战前建筑吧?前身是租给外劳居住,再之前听对面的老婆婆说是卖经济饭的。屋子内部已经老旧了,厕所也是很恐怖那种,一开后门就可以感觉到一阵风,不是什么东南西北风,而是一窝蜂的蚊子飞来飞去。还好之前我们也见识过恐怖的,所以为了便宜的租金,我们就做了决定性的决定。










 


在断断续续与业主秘书接触下,我们成功租了这一家老店,也开始了装修工程。

Friday, 25 July 2014

【舍下】 之一: 梦想前传

*由于不想有任何敏感因素,店名已经更改。

很久很久以前,“总有一天我要开咖啡馆”这个概念就一直藏在脑袋里。幻想中的海边白色小屋,有个简单的观望台,上面摆放几张桌子,顾客可以在海风及夕阳的陪伴之下享用一餐。也曾经幻想过在一个拥有复古阳台的旧楼里,阳台上挂满植物,顾客坐在藤椅上享用咖啡,室内墙壁书柜排着非主流的书籍,播放着非主流的音乐,厅里有不同的沙发、桌子等任顾客选择。可惜,要开这种看起来不赚钱的咖啡馆谈何容易?结果也曾经幻想现实点卖经济饭,曾跟朋友开玩笑自己带着鸭嘴帽、绑着白围巾然后问顾客:“打包净喺食呀?”










当然,读过广告设计课程,本应该安分守己不浪费父母的学费做回本行。可惜,原本就不喜欢安分守己的自己却机缘巧合下接触了有机店,本来应征设计却变成店里的supervisor。 此经历让不喜欢面对人群的我学习怎么应付顾客,也对零售及餐饮业打开了一页知识。就如以前说过,很多时候冥冥中所走过的步伐总会引导你去一个方向,因为感情事件去了也滞留在槟城渡过一些人生黑暗期,到踏入发展商公司让自己有机会偿还完卡债也买了人生第一间公寓。当年不错的薪水让自己迷失于外在打扮,相对地却越觉得生活及事业充满空虚感,在不甘于被五斗米愚弄之下决定辞职,见步行步。

其实对槟城这段黑暗期心中是充满感激的。祂没有让我因为跨到而放弃人生,让我接触了更多不同的领域打开了后来装修之路, 更让我因为那一半的物业而达成了更多人生目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我什么都没有,就是因为这些机缘巧合下拥有了这些会迷惑心智,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财。一般上大概都会希望用这笔小财来翻本,希望越滚越大,当然我也曾经这样想过。曾不停地注意市面上的物业,也曾订购了另一个将要发展的双层排屋;也曾认为凡事以貌取人,要成功就必须建立形象而换了华而不实的房车。就在自己为了这些尘埃睡眠不足、南上北下之时,一场千钧一发及时刹车、没有襄城意外的意外,让我突然醒觉。这是为了什么?好看?成功?财富?虚荣?如果刚才我的脑细胞没有在最后一秒清醒且告诉我如何刹车的话?这一切一切又变成什么?尘埃,对,ASHES....甚至还拖累了身边的朋友。

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一些人认为相夫教子最重要,事业成功最重要,健康最重要等等。当下对我来说,我还没真正看过这个世界。从小我们家就没有一家大小出游的习惯,周游列国的妈妈说,以后长大赚钱了自己去。以前旅行并不是自己的梦想,就是没有那股劲,也没有那种闲钱,更讨厌一堆人吵吵闹闹地赶来赶去。之前一直拒绝参与朋友堆的旅行,绝对是因为欠债累累,自卑没有钱可以像他们一样花费,摇头到后来别人也不再预自己那份了。几年后报上看见contiki、看见Couch Surfing之类的报道,原来旅行可以不必跟团的,旅行是可以一个人的。再后来自己单枪匹马去了两次普吉岛后,感受到原来自己出游并不可怕。就这样,单独旅行成了我的梦想;就这样卖了身上一切,踏上了第一次东南亚背包旅行;也就这样在还没有继续我的中国大陆向西走至欧洲大陆的计划、去纽澳游走至打工计划之下,遇到了另一个人生转变。

一切就是那么地不能预测

因为一个人,我的计划改变了。既然单人计划不通了,就得计划一下两人可以做的事。我们曾经都有共同的梦想,他曾经想逃课去学厨,后来父母强力反对之下才不得已地放弃。在结束了他几十年的事业、结束了一个月的小欧游后,我们回到了我当初执意离开的地方,开始了另一个未知之路。当然,我相信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条路。

Thursday, 24 July 2014

Clubmed--Cherating, Kuantan

从欧洲回到大马后我们就开始策划及寻找开店地点,从2013年8月起就一直忙碌直到今年农历新年我们才决定放个小假。CLUB MED 是他最爱的度假目的地,就因为网球吧,可惜大概情人节那段时期他跌伤了脚,结果去那儿找护士多过网球场,也只有看的份儿,无缘踏足场内。这次由我回馈付费,这次5天4夜一个人为1488马币,大概372马币一晚,其中包括住宿、早餐、午餐、茶点时间的面食专厅、晚餐、酒水由早上9点开始至午夜任取及所有设备活动,不包括交通费、照相费、SPA或特点香槟及龙虾大餐。其实如果跟一般酒店比较起来是十分划算的。

这次我们选择自己驾车去关丹,因为飞机票蛮贵一下,顺便可以让他看看沿途风景。我们由槟城已南北大道南下至Batang Kali交界处,经过云顶半山,再从Bukit Tinggi那边往东北方向去,整个行程差不多用了7个小时半。



他说Cherating Club Med的度假村结构比一般他去过的Club Med来说算很漂亮,虽然房间里面还是与一般Club Med一样较旧,但是这里比Napitia的比较好,其他食物、泳池等也比那边好,可能多一颗星吧。据说他们已经打算出售此地,希望Club Med还会继续经营吧。









既然是4星,当然这里的食物用料及酒精都是用比较好的品牌。食物方面一般每天都会有本地、日式、韩式、西式及中式选择。当然这里的口味我肯定能接受,早餐就绝对会有辣死你妈、粥或印度煎饼这种道地选择。在这里尝试了一道用咖啡煮成酱汁的烤鸭,真的很不错。地中海每隔几段季节都会更换员工,厨师也不例外,这次掌厨的就来自毛里求斯。餐厅除了我们常去的那家,近Zen Pool也有一家,另外也有一个面食专厅,这两家我都没去因为实在吃不了那么多。





这里的设备都与Napitia大同小异,网球、篮球、足球、射箭、桌球、帆船、两个泳池、婴儿区、迷你区等。不同的是这里有卡拉ok及麻将房,可能亚洲人特别多吧,另外这里也有一个训练马戏团空中飞人的设备,看起来蛮好玩的,可惜自己老了,不敢尝试,呵呵。当时不算是旺季,大概30%香港人、20%韩国人、20%中国人、10%马来西亚人及20%老外(法国、英国等)。当然了,相对地绝对不可能比Napitia闲静了。Zen Pool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一区禁烟、禁吵闹及儿童不可进入,不过大家应该可以想象,游客群里的对比以上禁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就看见一些小孩混在里面及数量不大声量却惊人的场面发生。














遗憾的是这次又没有玩帆船,也没有踏进海水里。Cherating的海水毕竟是不错的,可是此刻已不想20年前一样那么喜欢海水了。很多时候时间错过了,就算再好玩的玩意免费在你面前,也已经提不起兴趣了。所以,真的要珍惜年轻,珍惜目前拥有的勇气、精力及那股傻劲儿,即使当年贫穷,但是那种快乐是金钱换不回来的。有时想想,我的背包劲只维持那短短的一个月,有一天我真的会后悔的,毕竟这些蠢事不可能在50岁时候才做。但当你拿起一段感情,就必须有责任走下去,不是说要自由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很多人说,两个人在一起也可以自己做要做的事,为什么要交代?这也许要看对方是什么人吧,如果他也如此思想的,又何必为他守候?但相反地如果他目前只有你,那你又如何能置他于镜头外,自己却快活地大笑及享受自己的喜悦?



好了,离题了。期待两星期后印尼Yogyakarta之旅,希望天公作美,让我们拍到很多照片回来。